日本的教科書有很多種,并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編寫人員不同,教科書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但所有出版社的教科書都要經文部科學省審定。由于日本和中國有著兩千多年交往的歷史,無論哪種教科書中,關于中國的內容都很豐富,尤以高中課本為甚。
最近,《環球》雜志記者到日本國立教育研究所查閱了日本所有的正在使用的高中教科書,并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種類,來了解日本教科書中有關中國的內容。
古典內容不少于中國高中課本
就中國古典的內容來說,其在日本高中教科書中的份量可以說不少于中國的高中課本。
日本學生學習的《國語綜合》相當于中國高中的語文課,教育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國語綜合》采用率為26.9%,在國語綜合教科書中排行第二,主要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現代文編,是日本現代的小說、隨筆和詩歌,占181頁,第二部分是古文篇,有和歌、物語、軍紀物語,從182頁至263頁,第三部分是漢文篇,從264頁至338頁,全是中國古典的內容,包括中國的寓言故事如守株、矛盾;《史記》的節選如管鮑之交、雞口牛后、先從隗始;唐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渙的《登顴雀樓》、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以及論語的部分章節等,這些篇幅占到《國語綜合》的三分之一。
除了《國語綜合》之外,還有選修課《古典》和《古典講讀》。其中《古典》里中國古代文學的內容占了一半,而《古典講讀》幾乎全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內容。
另外的一本教材《倫理》相當于中國的德育課,總共分為五章,涉及到中國的內容也不少,在《人的自覺》一章中主要介紹了中國的儒家思想和老莊思想,在人與宗教一節中介紹了中國的佛教。在第二章《外來思想和日本傳統思想》一節中,介紹了佛教對日本人的影響,儒教在日本的展開等。從中可見,日本很注意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教育日本的年輕人。不統一的近代戰爭史觀
《世界歷史》是日本高中的必修課,其中,山川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歷史》采用率為39.6%,排名第一。該書介紹了中國唐代文化以及唐代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對明清的中國發展有專節敘述,對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的歷史進行了評論。在其中的《東亞民族運動》一章中專節介紹中國的動向,其中包括“五四運動”,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及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北伐戰爭、“四一二”大屠殺、長征等。在“日中戰爭的擴大”一節中寫到,“ 1936年二二六事件之后,軍部力量越來越強,日本轉向法西斯戰時體制,軍部籌劃在中國華北擴大領土;1937年7月,以北京郊外盧溝橋事件日中兩軍沖突為契機,戰爭開始擴展到中國各地,日本軍以攻下南京為目標,12月占領南京時,日本軍大量屠殺一般市民和俘虜”。
從采用率最高的世界歷史教科書來看,它沒有宣揚侵略有理論調,對日本軍國主義有一定程度的反省,對南京大屠殺也有記述,但是沒有使用“侵略”二字,南京大屠殺也沒有寫明死亡人數。
《日本史》也是日本高中必修課,山川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史》采用率為32.6%,在所有日本史教科書中排名第一。日本史涉及中國的內容更具體,并記述了慰安婦和日本強征勞工的史實,雖然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對那場戰爭的否定態度,但其反省并不深刻,同樣有意刪除了侵略戰爭的字樣。倒是采用率排名第二的東京書籍出版社出版的歷史教科書明確寫明“侵略”中國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