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悲劇的原因,在于牛郎要娶天帝之女,門戶并不相配,所以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詩經·小雅·大東》上說:“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边@里的織女和牽牛是純友誼,還沒有發生性關系。然而到了漢代,出現了古詩《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以牽牛、織女為主人公,描繪了二人兩情相悅、相戀到不能長相廝守的愛情。河漢既清又淺更不寬闊,為什么會成為牛郎織女不可逾越的障礙?作者沒說,但是我們倒不妨結合一下兩漢婚姻的實際瞎掰一下。作者本人不是專家學者,大家要是覺得我寫得不對,不搭理我就是了啊。
《荊楚歲時記》是南朝梁代宗懔撰寫的一部記載荊楚歲時習俗的著作,也是保存到現在的我國最早的一部專門記載古代歲時節令的專著。書上記載:“嘗見道書云:牽牛娶織女,取天帝二萬錢下禮,久而不還,被驅在營室!币簿褪钦f,牛郎織女悲劇的原因,在于牛郎要娶天帝之女,門戶并不相配,所以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有人說話了,牛郎織女不過是神話傳說,王威你就瞎掰吧。
那么我就再瞎掰一個不是神話的小故事,是中國讀過點書的人都知道的小故事——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
但是小白臉要的是錢,又不是美人。所以在司馬相如一再哭窮的表演下,卓文君又和司馬相如回到老家,想要老爸分財產。這可把卓王孫氣壞了,放下狠話:“女不材,我不忍殺,一錢不分也!”
司馬相如一看老頭子不好對付,眉頭一皺,計上心頭,就快快樂樂地帶著卓文君回到臨邛,開起了一個小酒館,讓卓文君當坐臺小姐,有沒有“三陪”我們不知道,總之按照《史記》的說法是:文君當壚。
卓王孫一下就暈了,養了這么大的女兒,居然在他眼皮底下“當壚”,沒辦法,只好給她隨嫁物品是“僮百人,錢百萬,及嫁時衣被財物”。
關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結局,《西京雜記》這樣記載:
文君面容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風流,故閱長卿之才而越禮也。長卿素有消渴疾,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遂以發痼疾,卒以此疾之死。文君為誄,傳與世。
總之,這對男女沒有什么好下場。開完玩笑,我們接著正題說啊。
卓王孫給自己女兒隨嫁物品那么多,其實就是因為門第觀念開始興起了,門第越高則嫁娶成本越高。我們看漢制規定:“聘皇后黃金兩萬斤,為錢二萬萬!
“為錢二萬萬”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相對于中產之家兩萬戶的財產。所以《潛夫論·浮侈篇》上說:“一饗之所費,破終身之本業!币灾劣诩幢闶窃趪覚C關上班的“公務員”有時候也承擔不起。